INTRODUCTION TO THE INSTITUTE
六院,是中國超聲診斷的發源地;超聲介入治療,更是六院的一張王牌。胡兵主任不僅繼承了中國“超聲之父”周永昌老先生嚴謹、踏實、務實的“超聲文化”,而且不斷創新發展,開拓出一系列超聲亞學科及新技術。
今天,讓我們走近中國“超聲之父”周永昌教授的傳人胡兵,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胡兵,主任醫師,二級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所長,上海交大Med-X研究院重大疾病儀器制造和檢測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市六醫院分中心主任。入選首屆國家百千萬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獲國務院特殊津貼證書,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中央保健委員會專家。2017上海市重中之重重點學科負責人,科技部數字診療研發重點項目首席專家。帶教已畢業博士生30余名。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次,三等獎3次。
“手靈巧,手術精致,對病人好。”學生這樣評價胡兵主任:老師藝高人膽大,前列腺癌激光消融手術一般都要兩個醫生配合著做,他一個人獨立完成,還游刃有余。
胡兵主任做的手術都偏“高精尖”,他認為:手術中的很多創新,都來自病人的“疼痛”。以一個經會陰超聲引導下的前列腺癌穿刺活檢手術為例,病人需經受十針以上的“系統穿刺”,游走在不同通道里的刺針、針針扎心。為減輕病人痛苦,他帶領科室醫生經反復鉆研并改進技術后,實現穿刺過程中麻醉針浸潤通道與穿刺針通道保持同一徑路,基本實現病人的少痛、無痛,通過對醫療技術的精細化要求,提升病人的就醫體驗。
胡兵主任經常說:“要做好一個醫生,要體現在醫學和非醫學層面,后者范圍很廣。首先你要本分,要明白自己堅守的底線在哪里。第二,怎樣保證病人有更好的生活質量。比如我們把病人疾病的診斷做了出來,但是病人的壓力很重,有時甚至會崩潰,所以怎樣與病人進行交流,和他的家屬有一個很好的交流,就需要一些耐心和智慧。”
伴隨社會老齡化趨勢的加速、重大疾病發病率攀升,臨床對醫療檢查的質量及覆蓋領域要求更高。超聲,以其無輻射、適用性廣等特點,成為臨床首選的醫學影像檢查手段之一。但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相關人才緊缺等問題卻無法回避。為此,胡兵趕起了“互聯網”的時髦,通過遠程超聲會診、遠程交互式超聲操作培訓,讓優質醫療資源覆蓋長三角,讓分級診療真正下沉到社區。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胡兵主任積極參與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等五家單位共同承辦的戰時應急會議,通過互聯網對超聲醫務人員進行防護培訓。他帶領六院超聲醫學科全體黨員,在第一時間行動起來,成立防疫工作小組。同時,心系患者的胡兵更把5G超聲遠程會診平臺帶到雷神山醫院,將數據實時傳輸到后方,讓后方專家能夠隨時進行會診和病情研判,為雷神山的危重癥患者帶來福音,實現精準治療。
因為心懷病人,胡兵總能由病看到人,再由人回到病,將超聲技術發揮到極致,為臨床補充了很多可貴的治療手段。“仁善立業,精求醫理;視病猶親,傾誠無忌。”胡兵將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真切地說,作為超聲學科帶頭人,一定要有戰略的眼光和行業前瞻性,只有對接國家的政策,站在病人的角度,為臨床解決實際問題,才能體現出這個學科和行業的貢獻。
醫生的作用就是讓老百姓恢復健康——這不僅是胡兵主任的座右銘,也是他30年如一日奉行的從醫初衷。這樣的胡兵主任不僅是我們身邊的榜樣,也是全市醫務工作者中的佼佼者!
在防控疫情阻擊戰中,上海有25萬醫務工作者是勇往直前的戰士。8月19日,2020“上海好醫生”正式揭曉,他們是全市醫務工作者群像中的典型代表,其中就包括我們身邊的榜樣——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的胡兵主任。
守醫者初心 擔健康使命
他是護佑生命的戰士
是堅守醫療一線的勇士
是一輩子把治病救人融入個人使命的衛士
致敬,我們身邊的榜樣!
來源:宣傳文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