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THE INSTITUTE
01
屏幕上跳動的圖像是正在破譯疫情的密碼,也是臨床醫生的“第三只眼睛”。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陰影籠罩。對于新冠肺炎的重癥患者,超聲檢查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市六醫院重癥醫學科攜手超聲醫學科,致力于打造聯合各級醫院以及相關機構的多學科急重癥超聲醫學研究平臺。
作為新冠肺炎重癥治療的四大天團之一,六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李穎川在今年2月帶領5名重癥醫師組成的醫療團隊進駐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救治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李穎川表示,“由于新冠病毒感染會累及心、肝、腎等重要器官,超聲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可以隨時隨地篩查患者是否有其他功能器官的受累。對于重癥患者,超聲可以輔助判斷,肺部超聲可以實現動態連續評估、動態監測病情演變、評估治療效果。”
02
不僅僅是新冠肺炎的救治,在六院重癥病房,超聲檢查也成為了搶救重癥病人的重要檢查設備。重癥專家常常和超聲醫學科專家聯手對一些特別的病人啟用特別的超聲檢查。
隨著超聲技術和醫學理論的不斷發展,急重癥超聲愈來愈成為重癥醫學臨床工作的重要工具,為順應臨床和學科發展的迫切需要,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所長、市六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胡兵表示,急重癥超聲醫學研究室露面后,將重癥超聲與重癥思維進行深度融合,研究適合急重癥患者的快速診斷及治療評估體系,將超聲醫學最先進的技術與手段運用到急重癥超聲之中,切實解決急重癥臨床中的一些疑難問題以及未知領域的探索,如微循環評估、腸道黏膜屏障功能評估,血管內皮功能評估以及超聲靶向治療等。
03
與此同時,專家們還將聯手優化臨床路徑及流程,使急重癥超聲的運用更為規范和有效,提高重癥創傷患者綜合救治水平。并將臨床相關大數據進行整合,推進數據庫的建立,實現以急重癥超聲為核心的重癥醫學領域跨地區、跨學科的協作,提升各級醫院急重癥超聲的服務水平。
急重癥超聲醫學研究室為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內設機構,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指導與重癥醫學科進行共建,打造聯合各級醫院以及相關機構的多學科急重癥超聲醫學研究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