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PROMOTION
說到痛風,這個名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近些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個曾經達官貴族才會得上的“富貴病”已經如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了尋常百姓家中。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0年底我國的痛風患者已經超過了一億人,而且每年以9.7% 的增長率持續增加,尤其在沿海發達地區更為顯著。現在痛風已經成為我國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類疾病,也成為了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之后的第四高。
那么,痛風它究竟是股什么風呢?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而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生的基礎。
通常,高尿酸血癥發生時男性血尿酸指標大于420μmol/L,女性大于360μmol/L。當尿酸鹽超過了血液溶解的飽和度,就會析出沉積在外周關節和周圍組織,這時就形成了痛風。一般約有10%的高尿酸血癥患者會發生痛風。但痛風患者一定尿酸高嗎,也不一定,比如痛風急性發作期時由于患者關節劇烈腫痛,反射性的刺激腦垂體產生大量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它會促進腎臟大量排出尿酸,使尿酸水平下降。
痛風,顧名思義,急性發作時常常會劇烈疼痛,就像下圖漫畫中蟲子在撕咬一般鉆心的痛,但痛風不僅僅會痛,皮膚還會發紅、腫脹,皮溫也會升高等,如果長期反復發作,關節還可能畸形導致活動受限甚至功能喪失。而且痛風常常夜深人靜的時候發作,這是由于夜間飲水少,尿酸濃度相對高,溫度低,肢體末端血液循環差,尿酸結晶最容易析出,尤其是第一跖趾關節,而且夜間體內激素分泌水平降低,抗炎作用下降,給痛風發作帶來了可乘之機。
既然我們提到了嘌呤、尿酸、高尿酸血癥,那他們和痛風又有什么關系呢?在人體內嘌呤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它是合成我們體內DNA 的主要成分,還是人體所需能量ATP的主要來源。它主要有兩部分構成,內源性和外源性,其中內源性占到了80%左右,外源性,也就是食物攝入只占到了20%。嘌呤準備好了后,它就會進入肝臟這個大加工廠,經過一系列的代謝過程后,變成尿酸。體內的尿酸我們假設有一個大的尿酸池,大約能容納1200mg左右,這樣肝臟代謝每天產生750mg的尿酸可以輕輕松松存入尿酸池,綽綽有余。尿酸池的另一頭就是排泄了,體內有兩種途徑,分別是腎臟生成尿液排泄出體外,另一種是腸內分解城變成大便排出體外。如果尿酸池的進入和排出達到平衡,就可以正常維持穩態,一旦超過了代謝能力,就會使尿酸堆積,形成高尿酸血癥。當尿酸飽和,超出了溶解度,就會析出沉積在全身的各個關節引發痛風性關節炎和痛風石,如果腎臟受累,就會引發痛風性腎病和尿酸性尿路結石,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腎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癥。除了這些危害,高尿酸血癥還會加重高血壓、冠心病,誘發腦卒中,加重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等等。以上就是痛風形成的整個來龍去脈,我們會發現在這條邏輯線上處于核心地位的就是尿酸,而是否進展為痛風則取決于是否超過它的代謝能力。
根據病因,我們將高尿酸血癥分為3種類型,一種是產生過剩型,就是產生的尿酸太多了,尿酸池裝不下;一種是排泄低下型,就是尿酸排出的太少了,都堆積起來了;還有一種就是兩者都有的混合型。其中最多的是排泄低下型。
那么哪些人又最容易得痛風呢?通常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這是因為雌激素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泄,而女性絕經后痛風發病率就會相對上升;中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得,因為人老了后關節老化,再加上鈣流失,軟骨組織也少了不少,這樣更容易被痛風盯上。這樣一說,很多年輕人就會覺得那自己年紀輕輕,風華正茂的,痛風肯定跟自己沒有關系了。那可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伴隨著現代生活壓力和工作強度的不斷增加,痛風越來越年輕化,報道過的最小痛風患者僅為13歲;經常吃海鮮、愛吃肉的人就不用多說了,因為攝入的都是高嘌呤食物更容易得;經常喝酒可能是為了借酒消愁,但長此以往得上了痛風可能只會愁更愁,因為酒類不僅嘌呤豐富,還會讓體內產生很多乳酸,這些乳酸排泄時會和尿酸發生競爭,但乳酸更強一些,占了排泄的通道,這樣尿酸的排泄就會相對減少;肥胖的人更容易得,因為脂肪攝入過多,脂肪燃燒后會產生很多酮體,它的排泄也會和尿酸發生競爭,而且肥胖患者體內代謝功能也會相對減低,減少了尿酸的排泄。但這時如果你想減肥,那更要格外的當心,如果減肥過快,脂肪大量燃燒后產生更多酮體,這就更加壯大了酮體競爭的勢力;有痛風家族史的人也比別人更容易得,這里只是跟大家說明遺傳對痛風有一定的影響,但如果學會了如何應對它,即使有家族史也可以不必驚慌;運動健將也往往會更容易得,有些人可能會疑惑,運動難道還不好么,怎么還會更容易得痛風呢,這是由于運動員們活動比平常人多,強度還大,體內ATP的燃燒分解和細胞的新陳代謝速度都比普通人更快,所以ATP消耗后釋放大量的嘌呤也會引起嘌呤的增高。
那么我們又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得痛風呢?這里列出一些目前痛風診斷時常常涉及到的檢查項目:實驗室檢查方面首先會進行血尿酸指標和一些常規化驗指標的測定。影像學檢查方面可以進行X線、核磁共振、DECT和關節肌骨超聲檢查。必要時還可以進行關節穿刺,顯微鏡下發現尿酸結晶是診斷痛風的金標準。這里我們想和大家著重介紹一下超聲技術,它不僅可以獨立地支持痛風的診斷,還安全便捷、沒有放射性、價格低廉,還可以一次性檢查多個關節,尤其對早期痛風有很好的檢出率。
早期痛風最易顯示而且最靈敏最典型的超聲征象就是“雙軌征”,即尿酸鹽晶體最早沉積在關節透明軟骨的表面,而且不斷增厚、回聲增強,超聲聲像圖表現為軟骨表面出現一條與關節骨皮質平行的強回聲線。通常膝關節的股骨髁部和股骨滑車是“雙軌征”最常見的部位。當有關節滲出和滑膜炎時,超聲聲像圖上滲出物多表現為無回聲,可伴移動和形變,滑膜肥厚多表現為混合回聲,往往以高回聲為主,也可呈現為結節狀。痛風石形成時,即尿酸鹽沉積導致的肉芽腫,超聲聲像圖常表現為混合回聲,以高回聲為主,邊界常不清,邊緣為無回聲,可見沉積在關節內的尿酸鹽結晶漂浮伴聲影,呈“暴風雪”征,此為痛風診斷時的特異性征象,以第一跖趾關節最為常見。
診斷時,如果沒有尿酸結晶這一直接證據,醫生還會根據實驗室指標和臨床特征進行評分,進而做出臨床診斷。根據總評分,我們將患者分為低風險、中風險和高風險3種級別。
如果一旦通過檢查確診了痛風,我們又該怎么治療呢?首先我們強調的是早期治療和個體化原則,根據每個人所處的發病時期和病情進展程度 進行對癥治療。
在非藥物治療方面,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怎么做,才能控制好尿酸指標,盡量減少痛風的發作呢?要知道怎么做就必須要了解哪些因素可以誘發痛風。很多人都說痛風來的太快,一點征兆都沒有。簡單的說,對于痛風患者來說,只要體內尿酸值發生波動,就會喚醒沉睡的痛風。要注意是“波動”,而不是增高,也就是說如果尿酸值突然降低也是會誘發痛風發作的。比如大發脾氣,創傷、手術、受涼等都會導致痛風發作。如果朋友邀約,沒有控制住自己,海鮮啤酒、火鍋 大魚大肉……放縱一時,可能當晚就會發作。那么為了避免痛風反復發作,我們就需要在生活中嚴格控制飲食:做到低嘌呤、低糖、低脂,嚴格限酒,限制嘌呤的攝入,還需要多喝水促進尿酸的排出。還可以隨身準備一些蘇打食物,比如蘇打水、蘇打餅干之類的,它們屬于堿性食物,適量吃可以中和一點尿酸,促進尿酸的排泄。適度的進行運動減少體內脂肪堆積,改善身體的代謝功能,也有利于尿酸的排泄。但一定要適度適量,選擇健走、慢跑等中等強度方式,否則劇烈運動反而會導致尿酸的升高。運動之后還要記得及時補充水分。物理刺激、過寒過熱、精神緊張也需要避免,這幾項都會召喚痛風的發作。
這里提到了控制飲食,而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吃什么的選擇,那痛風患者又究竟該怎么吃才能吃的安心、吃的開心呢?通常,我們將日常吃的食物分為高嘌呤、中嘌呤、低嘌呤3種,痛風發作時高嘌呤食物是嚴禁食用的,比如動物內臟、海鮮、火鍋等一概不能吃;中嘌呤食物也要格外限制,比如雞、鴨、魚、肉盡量少吃;低嘌呤飲食才是根本,可以放心的正常食用。
需要特別提到的幾個比較普遍的誤區:有人說豆漿是中嘌呤食物,那就一定不能喝,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豆漿屬于植物性蛋白,加工過程中嘌呤也會流失一部分,而且豆類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要大于升高尿酸的作用,所以適量進食是可以的;有的人說既然蜂蜜是低嘌呤食物,那就可以放心多吃些,那也大錯特錯了,蜂蜜里含有很多的果糖和葡萄糖,而果糖可以促進體內DNA的分解,增加尿酸生成原料——嘌呤的數量;還有的人認為蔬菜最健康,可以隨便吃,但其實有些蔬菜也含有相當多的果糖,是痛風的危險因素。
需要口服藥物治療的患者,還要定期和醫生溝通,制定適合自己的獨家方案;而對于已經有痛風石形成的患者,還可以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希望通過以上分享,大家今后都能做到乘“風”破浪 無懼痛風!我們也會持續關注科普,關注健康,更會關心和關愛每一個您!
王燕主任
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超聲醫學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副會長、
上海市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會長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副主編
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腹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淺表與外周血管專委會常委
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顱腦與頸部血管專委會常委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甲狀腺專業委員會常委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超聲專家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女醫師協會超聲女醫師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女醫師協會影像專委會委員
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督導專家
曾獲全國及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全國“優秀帶教老師”稱號
擅長腹部、淺表器官、周圍血管疾病的超聲診斷。有多年普外科臨床工作經驗,善于利用超聲新技術診斷疑難雜癥,尤其在甲狀腺、乳腺、周圍血管疾病診斷方面造詣頗深,深受臨床醫生及患者信任。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主編著作2部,參編著作4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三項,SCI論文30余篇。
專家門診時間:周三、周五上午專家門診
周一、周四下午特需門診
周四上午疑難甲狀腺(甲狀旁腺)疾病整合門診
簡介:
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超聲科住院醫師,現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超聲基地規培學習。主要從事腹部、心臟、淺表器官、肌骨等超聲診療工作。以共同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篇,以第一完成人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項,參編著作4部,參編專家共識3個,參與課題3項。曾獲2019年西湖國際超聲醫學論壇青年英文論壇比賽十佳優勝獎、2019年首屆東方超聲醫學大會暨第十一屆亞洲超聲造影大會-東方超聲青年英文論壇比賽二等獎、2020年“超聲醫學專業住院醫師及骨干師資在線規范化培訓”規培生讀片與診斷思維比賽三等獎、2020年“唯愛伴我行,上海市住院醫師科普月月講”大賽二等獎。
下一篇:盆底超聲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