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THE INSTITUTE
榮譽喜報
2021年1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通報表揚2018-2020年改善醫療服務先進典型的通知,從改善醫療服務的5項工作制度和10項創新舉措等15個方面,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484家醫院,北京同仁醫院門診部等476個科室、北京同仁醫院田瑋同志等443名個人(名單見附件1)予以通報表揚。文中要求全國衛生健康系統要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圍繞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新需求,銳意創新、主動擔當,扎實推動改善醫療服務工作再上新臺階,不斷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作出積極貢獻!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榮獲舉措五——以“互聯網+”為手段,建設智慧醫院中科室單位之一。
2018年7月25日,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聯合體、臺州醫院聯合體等多家單位在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進行長三角滬臺(上海-臺州)兩地零時空遠程超聲會診。
2019年9月27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5G遠程分級醫療長三角一體化示范項目暨科技部重點專項椒江醫聯體超聲綜合評價及培訓示范區授牌儀式在臺州市舉行。利用超聲影像和音頻的實時傳輸技術,專家可以為患者提供遠程視頻會診,上級指導醫生可直接看到超聲影像,并指導下級醫生如何操作。同時,利用實時遠程視頻會議進行討論,以給出診療方面的咨詢意見和建議。社區超聲醫師的零時空交互式培訓,形成長三角上海六院為龍頭牽頭,臺州區縣市級醫院為重點支持,鄉鎮社區為幫扶的三級培訓模式借助“互聯網+醫療”模式,讓更多患者有機會享受到一流的醫療服務。
近年來,為積極融入長三角戰略,落實國家分級診療政策,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全面提升縣域醫療機構超聲診療水平,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與臺州市衛健委就超聲醫學領域全面合作形成戰略共識。隨著超聲5G遠程會診中心的落地,大陳島上的居民再也不必為此渡海泛舟,在大陳鎮衛生院就可以直接享受到臺州市立醫院,甚至是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超聲專家的遠程醫療視頻會診服務。
遇到疑難急癥,市六醫院的專家即使遠在上海,通過遠程操控機器人就能為大陳島上的居民進行超聲檢查,無論是探頭移動,還是力度反饋都能做到精準無誤。從而實現優質醫療最大化,助力政府落實雙向轉診、分級診療政策。
六院超聲的強大,還源于打造的一支令業界稱羨的國家級人才團隊。近五年來,學術碩果累累,共發表SCI論文106篇。科研方面,近兩年更是一舉拿下兩項科技部“數字診療”重點專項,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合作重點項目。
隨著上海—臺州長三角超聲分級診療模式的應用。六院超聲團隊在思考的是怎樣將上海(六院)—臺州遠程醫療模式復制、輻射到長三角等地區,對接國家分級診療。
毫無疑問,中國的超聲醫學是三級學科,這是頗有中國特色的學科,超聲技術由于沒有輻射,費用相對低廉,靈活機動,在社區、婦幼保健所等廣泛應用,目前我國是超聲診斷裝機量最大、受益人群最多的國家。國家提出,80%-90%常見病、多發病不出縣,這就要求縣域診療的能力要很強大而超聲作為輔助科室,它的服務能力相應也要強大。而目前的縣域醫療實力尚不能滿足要求。應用遠程超聲手段無疑是解決該問題最直接、見效最快、相對成本較低的方法。
六院超聲科在遠程超聲診斷方面很早就有所建樹:早在1992年就通過一臺modem完成了和臺州醫院的遠程超聲會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六院超聲科也一直堅持在遠程超聲的布局、規劃、實施等方面探索實踐。
2012年,有鑒于長寧區多個社區醫院缺少超聲醫師,導致多家社區衛生中心超聲科無法正常工作,嚴重影響了居民就醫。六院超聲科首創六院模式:幫助長寧區社區醫院培養了一批超聲檢查技術人員,通過超聲及時上崗掃查,圖像遠程傳輸至六院,六院醫生完成報告審核簽發這一模式解決了社區醫院的切實困難。目前該模式已得到了廣泛推廣。
2016年起,胡兵主任帶領六院團隊在臺州地區開始遠程超聲的規劃,目前遠程超聲網絡已基本覆蓋整個臺州地區,形成臺州模式。臺州地區醫院依托六院超聲科向下輻射到鄉鎮衛生院,構成完整的三級醫療體系,有效促進了當地超聲檢查質量的整體提升。通過遠程網絡,六院超聲科可以對整個臺州地區醫生做超聲專項技術培訓并實時考核確保質量,也可以隨時為當地百姓提供遠程醫療支持,解決疑難雜癥。通過遠程教學,我們都整個臺州地區做了肌骨超聲這一目前超聲前沿領域技術的普及,也為眾多患者提供了遠程超聲診斷。同時為了提高當地醫生自身能力,我們還和當地衛健委合作開展優秀超聲青年人才三年追蹤培養計劃,目前已培養了十多名醫師,已成為當地業內翹楚,為當地未來醫療水平提升做好人才儲備。迄今為止,上海六院的遠程超聲網絡點已達33個,還有不少意向單位籌建中。
科技改變生活,利用5G等互聯網技術加速超聲遠程會診推進,真正做到優質醫療資料下沉,也正在造福更多的區縣人民。
先進典型醫院、科室、個人名單
舉措五:以“互聯網+”為手段,建設智慧醫院(二)科室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信息管理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藥學部
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網絡醫療部
巨鹿縣醫院醫務科
山西省腫瘤醫院門診部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信息中心
葫蘆島市急救中心通訊調度科
哈爾濱市第四醫院耳鼻喉科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新生兒科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財務處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互聯網及人工智能辦公室
寧波市第一醫院超聲醫學科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部
太和縣人民醫院醫學裝備科(器械庫)
福建省立醫院信息管理中心
江西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山東省立醫院門診部
郯城縣第一人民醫院信息與網絡部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信息處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門診部
湖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部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計算機中心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
成飛醫院信息部
云南省第三人民醫院放射醫學影像科
陜西省人民醫院醫務處
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院智慧醫院建設部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信息中心
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信息科
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信息發展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