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THE INSTITUTE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是“中國超聲診斷發源地”,系上海市重中之重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上海市超聲醫學培訓中心和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超聲專業基地,是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學影像學研究所掛靠科室,也是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交叉與合作團隊成員單位。
團隊負責人胡兵教授是超聲醫學科主任、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學影像學研究所所長,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科技部重點專項首席科學家、上海市銀蛇獎獲得者,先后擔任三大全國超聲醫學學會/協會副主任委員;鄭元義教授是超聲醫學科常務副主任、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副所長,系國家杰青、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神經所卓越創新中心骨干成員、科技部重點專項首席科學家,擔任全國多個超聲、生物醫學工程、納米材料等多個相關學會的副主任委員。團隊具有密切的醫、工、材料交叉合作背景。
超聲醫學實驗室擁有完善的實驗條件,包括磁/聲調控平臺、超聲微納米醫學平臺、超聲功率檢測平臺、超聲造影劑研發與性能檢測平臺、超聲腦科學研究平臺、分子影像平臺及轉化平臺等。實驗室有磁調控樣機2臺、高強度聚焦超聲(3臺)、光聲成像儀(LED式,基于人體設計)、中試型凍干機(全自動,可用于超聲微泡產業化研發)、微泡粒徑及濃度檢測系統(國際最新,已招標)、最新的超高分辨率小動物活體熒光成像(已招標)、系列低強度聚焦超聲(200k~2M)、齊全的聲功能檢測設備(注:低強度超聲檢測國家標準系我所壽文德教授與胡兵教授等于2016年制定)、micro PET-CT(國內教授研發贈送,即將安裝)、聲振儀等系列高檔設備與儀器。團隊也可使用醫院建立的分子影像平臺,包括microCT、microMRI(7.0T)等。此外,團隊還可使用我院內分泌實驗室(系院士實驗室)、骨科研究所(中國首例斷肢再植科室)等醫院內的各種實驗條件。
團隊目前在研校局級以上科研項目達26項,總經費超過5000萬(含匹配經費),包括:科技部數字診療重點研發項目、上海市重大腦科學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團隊主要研究方向:
1、超聲分子影像(包括超聲納米醫學,如超聲分子探針、超聲診療,臨床轉化超聲造影劑的研發等)
2、超聲/磁學新技術(包括磁/聲調控設備、磁性微納米材料等;腦科學等超聲工程及應用相關的各種新技術、新材料研發等;其它超聲相關的各種新技術)
3、聲功率檢測
4、超聲相關多中心臨床研究能(包括泌尿、盆底、肌骨、小器官等個超聲亞學科)
圍繞超聲醫學科及研究所的戰略目標,我們已組建的團隊成員包括:超聲影像學(博導4名)、材料學(中科院優秀博士1名)、超聲工程學(返聘教授1名、優秀碩士1名)等,迫切需要工程學、化學/藥學/材料學、軟件學、神經調控等多學科優秀人才加入我們團隊,共同組建醫、工、材料交叉研究及轉化團隊。
受聘者將主要從事的研究工作包括:磁/聲調控設備的研發(涉及電學、磁學、超聲工程學等)、軟硬件編程、超聲微納米材料研究、聲功率檢測、高/低強度聚焦超聲(HIFU/LIFU)診療、腦科學研究等。
崗位要求:
1. 在磁/電/聲等工程領域、化學/藥劑學/材料學、軟硬件編程、神經調控、臨床研究等方面具有相關研究背景,精通相關工程裝備、納米藥物研發與轉化實驗技術,年齡在 38 歲以下,即將獲得博士學位或獲得博士學位三年以內;
2. 以第一作者或通訊身份在相關領域發表過 2篇及以上高質量學術論文,能獨立開展科研工作;
3. 具有較強的英語閱讀、寫作能力及專利寫作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科學獻身精神,具備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
崗位職責:
1. 完成團隊交給的科研任務;
2. 協助指導研究生及實驗室管理;
3. 協助課題組或獨立申請研究課題。
招聘人數:2-3 人。
應聘材料:
1. 研究經歷 PPT 介紹,中、英文簡歷;
2. 論文論著以及專利目錄、代表性論著全文電子版。
待遇:
1. 薪酬 29-38萬/年(含稅);
2. 根據醫院政策享有發表文章、承擔或參與項目獎勵(較豐厚);
3. 優秀者出站后可留院工作;
4. 根據需要,可以出國到國際合作伙伴處進行實驗研究
工作地點:
上海市徐匯區宜山路600號
聯系人:
蔡曉軍 17321345238
申請方式:
申請者請將應聘材料發送至電子郵箱:c1x2j34@163.com,同時拷貝至: binghu_stephen@163.com與zhengyuanyi@163.com,郵件標題請注明:「求職—博士后」。材料代為保密,經初審合格者,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系,安排面試,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