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AWARD
WANG JIN RUI
王金銳,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出生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1981年王金銳帶領自己年輕的團隊購進了鄂爾多斯市第一臺超聲診斷儀,成立了超聲科,1998年內蒙古自治區超聲影像研究所設立于該科,王金銳任所長,后該超聲科先后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領先學科、內蒙古自治區影像臨床質量控制中心、內蒙古超聲醫學教育培訓中心及美國杰斐遜超聲醫學研究所附屬超聲醫學教育中心(全國第五家:北京協和醫院、上海中山醫院、西安西京醫院、成都華西醫院)。2001年調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任超聲科主任。他德高望重,在超聲診療領域口碑極佳,畢生傾力于超聲教育與人才培養,及本學科的發展和超聲技術拓展應用。所在學科北醫三院超聲科,始創于1960年,是國內最早開始從事超聲診斷的醫療機構之一。北醫三院超聲科在國內率先開展超聲引導下自動活檢新技術,使臨床診斷迅速達到病理組織學診斷水平。北醫三院超聲科在肌肉骨骼系統疾病方面的應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運用超聲檢查肌肉、肌腱、韌帶、關節、骨骼的各種損傷、炎癥、腫瘤等,已成為北醫三院超聲科的一個特色檢查項目,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北醫三院超聲科如今已經發展成為綜合性的學科,擁有世界一流的超聲設備,建立了合理的專業人才梯隊,具有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能力,在醫療、科研和教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王金銳教授在學術上頗有建樹,已發表論文100余篇,有九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代表研究論文“Quantum-dot-modified microbubbles with bi-mode imaging capabilities, Nanotechnology, 2009.”作為封面文章發表于NANOTECHNOLOGY雜志,并配以新聞報道?!?/span>Nanotechnology》期刊在其后的社論文章中引用了該論文并給予很好的評價。研究成果“Gold-Nanoshelled Microcapsules: A Theranostic Agent for Ultrasound Contrast Imaging and Photothermal Therapy”被選為Hot Paper(熱點)論文發表在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3017-3021,IF: 13),并被 Nature Materials ( 2011, 10, 264 )和德國Wiley出版社分別以“Locate and Kill”和“Double Strike to Fight Cancer”為題進行了“亮點”報道和評述。同時被 Nanowerk,SonoWorld等30多個納米和超聲領域的知名專業網站轉載。Nature Materials ( NATURE MATERIALS,VOL 10,APRIL 2011,www.nature.com/naturematerials)的評述指出,“診斷技術與最佳治療的聯合,稱為治療診斷學,在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其優勢十分明顯, 尤其是對于癌癥,為開發先進的癌癥診斷治療技術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主編《實用腹部超聲診斷學》、《肌肉骨骼系統超聲影像學》、《實用血管疾病超聲診斷學》等10部專著;其中,與曹海根教授主編的專著《實用腹部超聲診斷學》,出版后受到高度評價,19次印刷,發行6萬余冊,成為腹部超聲的權威著作,獲得第九屆中國圖書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副主編,編寫了高等醫藥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醫學影像學-北京大學長學制醫學教材》,與國內外學者合著《現代腹部超聲醫學》等24部專著。主譯《血管超聲必讀》等3部專著;副主編和參編19部。主持(3項)或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1項)和面上項目、教育部、科技部(十三五重點支撐)等科研項目9項。
王金銳教授教書育人,成績顯著。從事超聲診斷臨床教學近40年,1995年任碩士生導師,2003任博士生導師。已培養博士生19名,碩士17名,博士后1名。他具有扎實的多學科理論基礎,包括醫學超聲聲學、血流動力學、生物力學、微泡造影劑功能成像、靶向給藥等,并將這些理論基礎巧妙與臨床問題、臨床研究相結合,把臨床知識和超聲物理學基礎更好地應用于教學中,增加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2003年成為博士生導師后,已指導畢業30余名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其中有10余名留在北醫三院超聲科工作,成為科室的中堅力量。王金銳老師平時的工作十分繁重,學生們經常見到他在醫院工作到很晚,之后就回到醫院的簡易宿舍中休息,而這個狹小的宿舍中除了床和書,其他什么都沒有。他從來不批評學生,不要求學生們應該如何努力,但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導師以身作則,勤勤懇懇,也都被他無聲但又鮮活的榜樣效應所激勵。大家一致認為他是值得依賴的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又是親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長者。因為有了崇敬和愛戴,學生們在超聲方面的知識理論和專業素養得到很大的提升。自2015年兼職國家衛計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超聲專業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主持編寫了一套9冊超聲醫師培訓教材,受到衛計委的好評。
王金銳教授對超聲學科建設有前瞻性眼光,對學科發展貢獻度大。在我國首先開始了“超聲引導下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的研究實驗。結果不僅顯著提高了穿刺的準確性和安全性,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了并發癥,而且避免了術者和患者長時間X線的有害照射。 “介入性超聲在腎及腎周圍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的研究被列入腔道泌尿科新進展,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 在國內率先進行了“超聲引導心包穿刺與置管引流”,解決了少量和局限性心包穿刺的安全性問題。國內率先探索使用潘生丁靜脈注射聯合二維超聲動圖觀察室壁運動異常診斷冠心病,提高了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在國內率先應用組織多普勒進行局域心肌功能的研究。 在國內最先應用超聲導向硬化微創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早期宮外孕,獲得較好的效果。 早在2001年,進行了世界首例胎兒肺囊腫超聲導向硬化治療,使肺囊腫在未出生前獲得微創成功治療?,F在患兒已經讀小學,發育和智力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