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AWARD
ZHAO YU HUA
女,84歲,教授,主任醫師,曾任長海醫院超聲科主任。先后擔任上海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臨床超聲超聲醫學等雜志編委、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發起人之一及理事、上海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全軍超聲診斷學會任副主任委員、全軍超聲診斷學會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榮立三等功,并獲得13次解放軍總后勤部與上海市的科學成果、優秀電教錄像或科技術進步獎項。在吳孟超院士指導下開展肝膽超聲分段分葉研究,是國內該領域研究的開拓者。榮獲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兩次頒發的“先驅獎”、 全軍超聲醫學專業委員會特殊貢獻獎、優秀教師燈稱號。培養了大批軍內、外年輕的超聲診斷醫生及進修生。
趙玉華教授1957年畢業于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醫療系。1958年進入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工作,任外科醫生,1960年任超聲室負責人,1986年中華超聲醫學會成立后連任第一、二、三屆委員,1987年任解放軍超聲診斷專業組成員,1996年在全軍超聲診斷學會任副主任委員。現任上海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臨床超聲醫學等雜志編委。1989年至今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是全國超聲診斷學習班教師,退休后繼任上海市超聲會診中心專家及數所醫院顧問。1960年起,在醫院領導下創建本院A型超聲診斷室,開展臨床應用與試驗研究,同時參加上海市超聲診斷協作組,學習,共同協作搞科研,探討A型超聲肝病診斷依據,及開拓我國超聲診斷事業。是國內、軍內最早從事超聲診斷研究者之一。為創建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發起人之一。獲得解放軍總后勤部 與上海市的科學成果、優秀電教錄像、科技術進步一、二、三等獎共 13次,榮立總后勤部三等功1次及優秀教師獎勵,1993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先進事跡收入1995年出版的國際當代名人傳記(第二版)醫學部分,1998年4月及2012年7月獲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兩次頒發的“先驅獎”,2005年全軍超聲醫學專業委員會特殊貢獻獎,近5年獲優秀論文獎4次。
趙玉華教授一直與臨床密切合作,58年來在腹部、心血管、小臟器、超聲診斷、科研方面有獨創的發展,改革開放后積極投入臨床診斷、廣泛科研及人才培養。
超聲診斷教學方面,自1960年后至1996年間,趙玉華教授擔任第二軍醫大學醫療系本科學生超聲醫學主講,工作中培養了大批軍內外年輕的超聲診斷醫生及進修生。自第一期1980年、1984年全國超聲診斷學習班開班,直至2005年她在歷屆腹部、心臟、四肢血管、小器官等部分授課。1985年后不定期的在上海超聲會診中心進行心臟、腹部、小器官學班授課。在任職期內,舉辦了5期二軍大長海醫院主辦全軍全國超聲診斷學習班。各學習班趙玉華教授所用教材為自行編寫,將學科發展的前沿、科研進展的新成果,超聲診斷與病理對照的體會,融為一體。理論結合實際、深入淺出。幻燈片制作新穎。各種圖像顯示解剖、病理結構形象比喻,描繪生動,易理解記憶。以致當年學員,30年后見面時還能隨口說出當時講課內容。制作彩色教學錄像16集,包括心臟超聲成像原理、瓣膜病、各種肝膽病變,小器官甲狀腺、大腸、前列腺等,新穎、實時動態,提高教學效果。
超聲醫學科研方面,主要研究課題有,1961年A型超聲與ABP型超聲用于肝臟實質性與囊性病變的診斷,完成論文,1964年第一屆全國上海超聲學術會交流。1975年,進行:多晶體超聲儀動物實驗與臨床應用研究,為國內首創填補實時超聲空白。1987年,開創性將彩超用于肝占位病變及肝血管的檢查發現肝癌彩色血流多少與病理結構相關,1988年在華盛頓國際會議首次報道,引起國內外超聲同道的重視與稱贊。與心外科合作,2D-彩色多譜勒血流圖連續觀察17只山羊,人工不同程度損傷二尖瓣腱索、乳頭肌后局部及心腔的血流動力變化,為國內首創,獲總后科技進步二等獎。多臟器血流動力的彩超表現研究,內容包括甲狀腺、前列腺、腎、移植腎、子宮肌瘤、下肢動靜脈等,完成多篇論文,均為國內彩超早期廣泛應用獲總后科技進步二等獎。探討各種正常、異常組織結構的聲學密度、與密度定量,課題完成后兩篇論文見刊,國內未見到同類型研究報告,經武警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審評獲科技進步一等獎。